服务热线:0769-87900559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及展望

    当前,在重点行业和企业持续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提升,政策环境得到持续优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喷薄涌现,国际化开放发展取得突出成效,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展望未来,尽管内外部环境面临许多挑战,但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以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有更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规模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总体发展特征

 

    看第一,速度和效益全面回升。一是产业增速进一步加快。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增速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4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别增长10.3%、11.1%、11.8%和11.1%,增速均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二是重点企业盈利状况持续好转。2017年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956.1亿元,增速达22.5%,高于上市公司整体5.1个百分点。新材料、节能环保以及生物产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高达53.9%、45.3%和33.9%。三是企业信心显著增强。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千家企业景气调查显示,2017年四季度,行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达到156和160.2(见图1),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5%和5.7%,双双达到三年来的最高水平。四大区域行业景气指数均刷新历年同期最高值,七大行业景气指数较去年同期全面回升。四是创新活力明显提升。据调查显示,2017年四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创新景气指数回升至135.7,同比增长4.4%,高于调查以来同期平均水平2.2个单位。

 

190716战略新兴产业-1

 

 图1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和行业景气指数

 

  第二,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各行业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对全球新兴产业竞争产生重大影响的创新案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太空量子通信技术取得突破,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白天远距离(53km)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互联网科技问鼎全球,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的12项世界领先科技成果名单中,有8项来自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我国独立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在全球首家获批,突破了病毒载体疫苗冻干制剂的技术瓶颈。在高端装备领域,5月,国产大飞机C919在浦东机场成功首飞,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领域的突破;12月,我国制造的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首飞成功;在新能源领域,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创造了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

 

  第三,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一是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肩负的战略意义和历史使命更加突显。二是部分行业深化改革取得实效。以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为例,自《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发布以来,创新产品加快上市。截止2017年11月,国内注册申报化学1类新药342个,共涉及127个品种,是2016年同期(83个)的1.5倍。三是一批新的规划、指导意见陆续出台。仅下半年,就有《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多个行业规划文件出台,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打开了政策空间。

 

  第四,开放发展稳步推进。一是出口贸易已成支撑。2017年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26个重点工业行业累计出口交货值4.2万亿元,同比增长14.5%,高于整体规上工业3.8个百分点,对整体规上工业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131.5%。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累计出口交货值3.7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93.4%。二是利用外资持续高水平。利用外资方面,2017年1-10月高技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566.5亿元人民币,占同期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的28.9%,增幅达到22.9%。三是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开展新兴产业领域国际产能与投资合作。着力推广DTMB标准,目前该标准被1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或准备采用,覆盖约3.6亿人;数字丝绸之路合作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广泛认同,合作国家已拓展到14个;天津空客首架A330宽体机完工交付,波音B737完工交付中心项目稳步开展建设。

 

 (二)主要产业发展特征

 

  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两大产业发展加快。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规模最大、创新最密集的两个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产业双双实现加速增长,两者合计占到战略性新兴产业27个重点行业营业收入的57.8%,贡献了增加额的57.5%。新一代信息技术部分,前11个月实现营业收入7.8万亿,增速14.6%,较上年同期加快4.8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领域表现卓著,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达9万亿,收入规模达1.4万亿,同比增长41%,首次超越电信业;此外,受出口回暖和价格回升的带动,前两年相对低迷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重回两位数增长,全年增长13.5%。生物部分,前11个月实现营业收入2.9万亿,增速11.9%,较上年同期加快1.6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工业的表现尤其可圈可点。受居民健康需求驱动以及原料药价格提高等因素影响,2017年1-11月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较2016年同期增长11.9%。这是受医保、医疗控费政策影响,医药工业连续两年跌落至个位数增长后,首次有望回归两位数增长。同时,由于供给侧改革带来的盈利水平提升,以及医改带来的创新环境优化,企业创新药研发和申报积极性双升,为未来几年医药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第二,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伴随着环保压力的层层有效传导与环保政策落实的有序推进,节能环保产业迎来新一轮的市场机遇。前三季度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营收总额同比增长38%,连续第6个季度营收累计同比增速超过30%,三大子行业均有优异表现。随着上游原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长,新材料产业快速走强,前三季度上市公司营收总额为1109.4亿元,同比增长40%,较上年同期加快26.9个百分点。行业景气指数也从上年的136.4跃升至151.4,产业在近四年中首次进入强景气区间(景气指数150以上),行业景气度在年内创出调查以来的新高。新能源汽车由示范阶段进入快速普及阶段,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7.7万辆,同比增长53.3%,同时行业景气度也继续保持在高位。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锂离子电池需求井喷,前11个月锂离子电池制造业营收同比增长32.5%。

 

  第三,新能源、数字创意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差强人意。从上市公司情况看,这三大产业前三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别仅有15.7%、3.5%、2.6%,整体表现不佳。新能源产业发电和装备生产走向两极。2016年在政策调整的影响下,光伏和风能发电领域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抢装,大大透支了装备需求。从重点行业运行情况统计来看,2017年前11个月,光伏设备和风能设备制造业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4.4%和-11.3%,利润则是同比下滑了11.5%和43.2%。同时得益于抢装项目的投产,太阳能发电营收表现良好,增速达到23.1%。数字创意产业业绩年内持续快速回落。从上市企业情况看,前三季度,数字创意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6%,位列末尾,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46个百分点,其中数字创意装备制造子行业营收表现不佳是主要原因。受到虚拟现实等创新技术普及速度慢于预期,部分技术难点难以克服等因素影响,数字创意装备制造领域的上市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1.7%。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业绩仍在低位徘徊。前三季度,高端装备产业上市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5%,连续多个季度营收增速保持在个位数甚至负增长,其中海洋工程装备和轨道交通装备仍是拖累整体业绩增长的子领域,两者上市企业营收增速分别为-14.0%和-3.4%。

 

 (三)四大区域发展特征

 

  第一,东部地区作为主体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从上市公司数据看,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量占到八成左右,是绝对的主体。2017年前三季度,东部地区上市企业营收增速达19.8%,较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但仍保持了较快增长(见图2),为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7年实现增速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行业景气情况看,2017年四季度东部地区行业景气指数达到调查以来最高点,为162.1,同比增长6.4%,高于去年同期近10个单位。

 

  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能级快速提升,不但引领了地区产业、经济向高质量迈进,也对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深圳,创新生态已经初步建立,源头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据统计,深圳创新载体总数累计已达1688家,201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预计将达到4.13%,年内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93家。今年的CES展会上,来自深圳的参展企业有近500家,占所有参展商的10%。在北京,新技术产业化持续加速,新动能培育源源不绝。以人工智能为例,中关村地区集聚了旷视科技、商汤科技、寒武纪、地平线等一大批具备颠覆性原创核心技术的创业企业,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独角兽企业达到25家,并迅速崛起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国性创新策源地。

 

  第二,中部地区异军突起成为全年最大亮点。2017年前三季度中部地区上市公司营收增速达到35.2%,远高于总体的20.7%的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区域。从自身变化来看,中部地区的行业景气指数在2017年也实现了快速攀升,从去年的139.7跃升至150.2,同比增长7.5%,并在年内创下近四年同期的最高水平,正在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

 

  中部地区特色产业集聚区影响力辐射全国。安徽的平板显示和人工智能,江西的通用航空和中药制造,湖南的智能装备和数字创意,都已经成为在全国具有相当比较优势的产业集聚发展区,而且发展非常迅速。以安徽的人工智能为例,目前合肥“中国声谷”已集聚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科大国盾、赛为智能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170余家,预计2017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500亿元,同比增长53%。讯飞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已拥有46万创业团队,累计接入终端数14.7亿,并已在全国开始布局,与超过20000家智能硬件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以科大讯飞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生态圈。

 

  第三,东北和西部地区有所回升。2017年,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景气指数也在全面回升,贵州的大数据、吉林的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迅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较强的竞争优势,也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名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地区在《东北地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支持下,有关省份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地区行业景气指数同比增长8.6%,在四大区域中同比增幅最大。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营收增速从去年三季度的2.6%回升到今年同期的9.9%。该地区正在逐步走出前期阴霾,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的协调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190716战略新兴产业-2

 

 2016、2017年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营收增速(分地区)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走过了不平凡之路,以创新为引领,实现了增速的全面回升,并正在由“做大”全面向“做强”转变。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展望

 

  展望未来,虽然仍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和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空前机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孕育着巨大的潜能和勃勃生机,若能因势利导,做好应对,必将打开全新的发展局面,为中国经济迈进高质量阶段发挥出更强大的引领作用。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强调要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兴主导产业,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实现新技术产业化最为集中的领域,是实现经济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型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排头兵”,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即是推动实现质量变革、谋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事关科技经济社会全局,肩负着“创新、壮大、引领”的历史使命,战略意义更加突显,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

 

 (二)新技术加速商业化有望给相关产业带来爆发机遇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业跨界趋势愈加明显,智能化、集成化步伐逐步加快,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近几年将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领域诞生一些新的爆发点,为经济注入新的动力。首先,人工智能发展步入快车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潜能的释放,未来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将渗透至几乎任意领域,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催生出一批新产品、新服务和新行业,带来新的产业价值和商用场景。其次,区块链技术将会得到部分商业验证。区块链无疑是当下最火热的科技技术之一。在金融服务、政府部门、医疗保健、制造业、媒体发布、身份识别、所有权登记服务和供应链等领域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未来区块链的商用将在部分相关领域试水,所带来的颠覆性力量不可小觑。第三,窄带物联网标准应用推广将加速万物互联。当前,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全球移动物联网技术研发和标准已实现统一,国内正在加速推进NB-IoT物联网应用成熟落地,中国移动提出了2018年连接数将新增1.2亿、总连接数超过3.2亿的目标。随着NB-IoT网络和物联网平台等支撑要素不断完善,多个规模应用新市场将被引爆。

 

 (三)产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将带动一批行业实现快速增长

  随着近年来重大改革措施相继落地和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和共享经济等一批热点领域发展瓶颈被相继打破,有望激发出强大的市场活力,预计近几年将带动相关行业实现快速增长。比如,在医药领域,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以及医保目录扩容将推动药品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以医保目录扩容为例,2017年目录调整后,相比于2009 版目录,新增339个品种,增幅约15.4%,有36种新药经谈判确认价格后成功正式纳入医保目录。随着地方医保目录逐步调整到位,预计将极大地促进新进目录药品销售增长,近几年市场效应会全面显现。在新材料领域,随着2017年出台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等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以及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新材料下游应用企业积极性将被充分调动,石墨烯、碳纤维、高温合金、锂电池材料等下游应用市场有望进一步打开。

 

 (四)加速增长的势头尚不稳固

  尽管总体局面是向好,但也要对不利因素有所防范、做好应对。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2017年下半年以来的企业投资意愿回落。2017年1-11月份,在全国整体固定资产增速持续回落的背景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也回落至15.9%。从千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调查来看,2017年4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降至116.9,达到调查以来同期最低水平(见图3)。其中,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低于总体,投资指数由119.2下跌至111.5,降幅达6.5%。

 

190716战略新兴产业-3

 

  图3  2014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指数

 

 (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带来新挑战

  当前,美国经贸合作由“区域”向“双边”甚至“国内”退缩,退出TPP、贸易改革和推动制造业回归以及降税等都是其表现,这使得中美之间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商贸交流摩擦越来越多。比如,中美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的成员迈克尔•威瑟尔(Michael Wessel)公开声称,“下一代无线通讯浪潮对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影响巨大。中国参与建设5G基础设施以及出售手机会引发许多国家安全问题,这需要密切的关注”。同时,美国政府接连以安全为由,阻碍中国企业对美企收购和合作,如蚂蚁金服对美国汇款公司速汇金的并购、华为与AT&T的合作等等。未来一段时间,西方国家将继续通过设置更多障碍干预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投资与并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放合作方式、国别合作重点、全球战略布局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这些新的政策变化带来的巨大调整不容忽视,我们需要从提升开放发展精准度、提升开发发展创新能级、探索开放发展新路径和顺应国际环境新变化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扫清障碍、创造环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作者: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 黄路明 张振翼 王光磊 钟晨 张立艺)

2019年4月10日 09:00
浏览量:0